不光是男性,其实很多女性自己都看不起“扶弟魔”这种行为。为什么?你自己家里都没有弄好,却要没有底线地去保持一个只会拖后腿的弟弟,谁会乐意呢?
社会大众对于“扶弟魔”这一群体的厌恶是相当统一的。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扶弟魔”对家庭的影响,而是主要来探讨一下“扶弟魔”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1996年《东方卫视》的李玉导演要做一部关于特警的纪录片。但是在和这位特警的家庭接触时,因为妈妈对自己女儿的一句评价:“这个女孩不讨人喜欢”,就这样把她留下了。
于是一部只有20分钟,却在当年引起了诸多讨论的纪录片《姐姐》横空出世。
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取得很巧。不光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姐姐,更因为这个姐姐的身份是父母早就定下来的。
这对姐弟,是一对龙凤胎。他们在出生前夕,家里人就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一致认为,要把女孩当成姐姐,原因是姐姐要照顾弟弟。
结果,一语成谶,不,准确地来说,是这对父母非常有先见之明。于是乎,姐姐想看别的节目,弟弟想看球赛。但是爸爸说:“我和弟弟都要看球赛,你就少数服从多数吧。”
瞧瞧,多么公正?
可是,弟弟作为被偏爱的那一方,姐姐又如何成为多数的那一方呢?她永远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即便她崩溃、哭喊,希望爸爸妈妈也能多偏爱她一点。但是得来的却是妈妈的一句“我永远也不喜欢你”以及爸爸的“你疑心怎么这么重?”
所以她的委屈成了她无理取闹的证明。她只能在一次次地“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的魔咒中,一步步失去自我。
多可怕啊,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她的一切都已经被父母预定好了。
我们总觉得在现在这么开明的年代,怎么可能还有重男轻女的家庭?可事实是,这个世上仍旧很多女孩子在被伪装成公平的偏爱中失衡、挣扎。运气好一点的,成了樊胜美。运气不好的,成了人见人厌的“扶弟魔”。
可归根结底,生男生女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就图一个嫁出去,娶进来的说法?还是图所谓的香火延续?
难道说只有儿子生的孩子才算是自己后代,女儿生的就不是?说句玩笑话,儿子的孩子不一定是他自己的,但女儿的孩子一定是亲生的没错。
再说养老的问题,毕竟古往今来就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但这么多年,有多少老人是被自己宠了一辈子的儿子抛弃的?
当然,并不是说儿子往后一定会对父母不好,又或者说女儿就一定好怎么样。只是说在养老这个问题上,女儿和儿子的赡养义务都是等同的。
所以这些看似渊源已久的原因,根本一个就站不住脚。
那么,在有一儿一女的家庭,到底应该如何去对待两个孩子呢?
所谓公平,可不是说用一样价格的东西,姐姐有什么弟弟就有什么,而是指方方面面的平等。包括但不限于父母的关心、关注度以及态度等等。
比方说,当姐姐和弟弟/哥哥和妹妹犯了同样的错误,家长不应该因为年龄和性别而区别对待。
一边标榜自己公平,一边却只关心儿子的生活而忽略女儿,那叫虚伪。
有些家长总是把“丫头片子就是不行”、“还是儿子好”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样的语言无异于像一柄利刃,狠狠地伤了女儿的心,同时也划开了女儿和儿子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很多时候,女儿和儿子之所以相处得鸡飞狗跳,90%的原因都来自于父母的区别对待。
一方面,儿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有求必应,对姐姐/妹妹不管不顾,相当不看重。所以,他也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开始轻视她。
而女儿则很容易会因为父母的不公平待遇而迁怒到弟弟/哥哥的身上。两个人的关系自然形同水火。
【结束语】
其实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现在大家动不动就把女性批判为“扶弟魔”的现象。因为无论是姐弟之间还是兄妹之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互帮互助才是最健康的行为。
而作为家长,如果你想让自己家的儿女和谐相处,那么首先就请你摒弃掉重男轻女的思想。纵然人心是偏的,起码你不能以这个为理由公然去忽视自己的女儿。
本文整理自网络,具体病症治疗调理、药物用法用量,请以当诊医师处方、医嘱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