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属于腹膜内位器官。其完全被子宫阔韧带后叶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卵巢与子宫阔韧带间的腹膜皱襞,称为卵巢系膜(Mesovarium)。卵巢系膜很短,内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卵巢的移动性较大,其位置多受大肠充盈程度的影响。一般位于卵巢窝内,外侧与盆腔侧壁的腹膜相接。卵巢窝(Ovarianfossa)在髂内、外动脉起始部的交角内,前界为脐动脉索,后界为输尿管和髂内动脉。卵巢窝底由闭孔内肌及覆盖其表面的盆筋膜和腹膜壁层组成。在卵巢窝底处的腹膜外组织内,有闭孔血管和神经通过。胎儿卵巢的位置与男性睾丸的位置相似,位于腰部和肾的附近。初生儿卵巢位置较高,略成斜位。成人的卵巢位置较低,其长轴近于垂直位。其输卵管端,位于骨盆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静脉附近,恰与骶髂关节相对。子宫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与子宫外侧角相接。系膜缘位于脐动脉索后方。游离缘位于输尿管前方。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卵巢的位置可因子宫位置的不同而受影响。当子宫左倾时,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宫端稍转向内;右倾时,则相反。卵巢的输卵管端及其后缘上部被输卵管伞和输卵管漏斗覆盖。
2双侧卵巢增大的原因
具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多囊卵巢形成原因是 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产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应该与药物关系不大。
3卵巢的器官形态
卵巢左右各一,灰红色,质较韧硬,呈扁平的椭圆形,表面凸隆,幼女者表面平滑,性成熟后,由于卵泡的膨大和排卵后结瘢,致使其表面往往凹凸不平。卵巢的大小和形状,也因年龄不同而异。在同一人,左右卵巢并不一致,一般左侧大于右侧。成人卵巢长度左侧平均为2.93cm,右侧平均为2.88cm;宽度左侧平均为1.48cm;右侧平均为1.38cm;厚度左侧平均为0.82cm,右侧平均为0.83cm,卵巢重为3—4g。35—45岁卵巢开始逐渐缩小,到绝经期以后,卵巢可逐渐缩小到原体积的1/2。通常成人卵巢的大小,相当于本人拇指指头大小。由于卵巢屡次排卵,卵泡破裂萎缩,由结缔组织代替,故其实质渐次变硬。
4卵巢的分泌物质
雌激素
雌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主要器官,此外,睾丸、胎盘和肾上腺也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卵巢中颗粒细胞是合成雌激素的场所。其产生过程是使雄烯二酮转变成雌激素:内膜细胞在LH的作用下,使胆固醇转变为雄烯二酮;颗粒细胞在FSH的作用,发育过程中产生芳香化酶,它使雄烯二酮转变成雌激素。形成的雌激素分泌到卵泡液和血液中。分泌入血液中的雌激素的代谢过程是在肝内被灭活成为活性较小的雌酮和雌三醇,并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增加水溶性后,由尿排出。
雌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⑴对生殖器官的作用:雌激素具有促使青春期女子附属生殖器官:阴道、子宫、输卵管等发育成熟。雌激素可使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糖原增加。糖原分解时,阴道内液成酸性(pH 4~5),利于阴道乳酸菌的生长,不利于其它细菌生长繁殖,故可增加局部抵抗力。雌激素还能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分化,使上皮细胞增生和发生角质化的脱落。雌激素量越多,角化程度也愈高。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变化阴道细胞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检查阴道涂片是了解雌激素分泌状态或性周期的一种方法。雌激素还可促进输管的蠕动,以利于受精卵向子宫内运行。但过量的雌激素则产生相反的效应。在月经周期与妊娠期间,雌激素能促进子宫肌增厚,子宫内膜增殖,腺体增多变长。子宫颈腺体分泌增加,以利于精子的通过。它与孕激素相配合,调节正常月经周期及维持正常妊娠。
2.对副性征的影响:雌激素具有刺激并维持乳房发育、促使骨盆宽大、臀部肥厚、音调高、脂肪丰满和毛发分布等女性特征的作用。它还有维持性欲等功能。
3.对代谢的影响:雌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同时增加肾小管对抗利尿素的敏感性,因此具有保钠、保水作用,而增加血量和细胞外液。某些妇女月经期前浮肿可能与此有关。此外,雌激素还可降低胆固醇,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缓解作用,它还有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对青春期发育与成长起促进作用。
孕激素
孕激素在卵巢内主要在LH的作用下由黄体产生,主要为孕酮。体内的孕激素在肝脏中灭活,转变为孕二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和胆汁随粪便排出。
孕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一般来说孕激素往往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的。
1.对子宫的作用:使子宫内膜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分泌腺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进入分泌期,以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孕酮还可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使子宫安静,故有安胎作用。
2.对乳腺的作用:孕激素能促使乳腺腺泡进一步发育成熟,为怀孕后分泌乳汁准备条件。
3.产热作用:女性体温随月经【点击了解:做试管婴儿的条件】周期而变动。在清晨、空腹、静卧时测量体温(基础体温)发现排卵后可升高1℃左右,在整个黄体期一直维持此水平。由于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故可将这一基础体温改变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排卵后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本胆烷醇酮)的作用有关。
5卵巢的生理功能
1、FSH:是刺激卵泡发育最首要的激素。
① 促使窦前卵泡及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缝隙连接形成、分泌卵泡液,使卵泡生长发育。
② 前一周期晚黄体期及早卵泡期FSH的上升,促使卵巢内窦状卵泡群的募集。
③ 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使E2的合成与分泌。
④ 促使颗粒细胞合成分泌IGF及其受体,抑制素A、激活素等自分泌、旁分泌物质。
⑤ 晚卵泡期与E2协同,诱导颗粒细胞生成LH受体,为排卵及黄素化做准备。
2、LH:卵泡期血LH的作用是通过激活P45017 α酶活性,为E2的合成提供底物—雄烯二酮。
排卵前血LH峰能促使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及排卵,LH峰值及持续时间同样重要。黄体期低水平LH能增加LDL受体及黄体细胞对LDL的摄取,促使P、抑制素A及E2的合成分泌。支持黄体功能。
Gn作用机制
1、Gn受体:卵巢泡膜细胞、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黄体细胞、间质细胞均有LH受体;FSH受体仅位于颗粒细胞。FSH对其自身受体有升调节作用,E对此有协同作用。
2、作用机制:LH、FSH与其特异受体结合后,受体磷酸化,构型改变。由cAMP—蛋白激酶A途径介导信号传递。有刺激作用的G蛋白(Cs蛋白)由α、β和γ亚单位组成。高剂量LH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途径介导信号传递。LH受体与另一种G蛋白Gq偶联,Gq与LH结合,引起磷脂酶C的活化,它使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1P2)分裂为肌醇三磷酸和二酰基甘油。IP3激活磷脂酰肌醇和钙信号通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DAG激活蛋白激酶C,催化底物蛋白分子中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从而实现生理效应。
本文整理自网络,具体病症治疗调理、药物用法用量,请以当诊医师处方、医嘱为准!
上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治呢?…
下一篇:多种卵巢综合症是什么?…